這次我們來介紹蜂蜜檸檬八~

市長辯論後,網路上西醫、營養師都已分享各自專業對「蜂蜜檸檬」的觀點,阿銘師接著來分享中醫的部分。 

【本草】在中醫歷代本草典籍,檸檬並未被列入其中,最早紀錄於明代的《嶺外珍奇誌》,屬於地理雜記類的地方風俗誌,稱「黎檬」(懂台語的朋友唸唸就知道為何)。其後一些生草藥書上記載為「宜母果」或「宜蒙子」。植物分類上是芸香科柑橘屬。(註1) 

【藥性】中醫凡入口之物,必談四氣五味代表其性質。檸檬味酸甘苦、性涼,什麼意思呢?根據《黃帝內經》推衍的「五味合化」思想:「辛甘化陽,酸甘化陰」,白話翻譯就是「酸酸甜甜的東西容易合成「滋潤」的效果」。(註2) 

【效用】由此可知,檸檬有滋潤生津的效果,對於熱性體質,尤其是肝火體質有幫助。原則上酸入肝、苦瀉熱、酸甘化陰、性涼降火,對於肝經的森林大火能起到「天降甘霖」的效用。 

但性涼且烈,加重脾胃的負擔,尤其是脾胃虛寒體質,更容易出現上腹部悶脹疼痛、泛酸、腹瀉、水腫、經痛等虛寒現象。這該怎麼辦呢? 

【蜂蜜】蜂蜜在《神農本草經》:「安五臟諸不足,益氣補中,止痛,解毒,除眾病,和百藥。」蜂蜜從古至今仍時常用來緩和各種食物與藥物的烈性。性質滋養五臟,不只是增加適口性(就是好喝)也可緩和檸檬的烈性。 

檸檬對於「肝經火熱或濕熱」而生成的皮膚疾患,如吳先生的汗皰疹或未明示小瘤或許有幫助。不過,雖然藥性相符但藥力不專,建議只可保健不能當藥用。 

而蜂蜜檸檬性質偏涼,阿銘師門診看過許多信奉「大量維生素C無論如何對身體好」的患者,因為長期喝檸檬水而導致「脾胃寒涼」,造成疲倦、噁心、腹痛、經痛、四肢冰涼,甚至越喝越水腫。殊不知養生以「適可而止」為原則。 

現代人脾胃寒涼者偏多,甚至「肝火/脾寒」的鴛鴦鍋體質更不在少見。如果嘗試「蜂蜜檸檬」養生其實無妨,不過若出現上述症狀請暫先停止,並諮詢您的家庭醫師或中醫師。 

人生短短幾個秋,祝大家養生得法,多秋幾年。 

註一:reference : 《食醫漫談》郭家樑 師公。 
註二:「五味合化」理論為黃帝內經中,對於各種藥味配伍後,推測其產生的藥效的概念。也可用於食物上。 

 

來源出處:早安健康 / 黃獻銘中醫師

留言